• 早在1980年,就有两位河北保定学院的男生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藏,其中一位扎了根。在距河北省隆化县90多公里的西阿超乡博岱村小学,80后霍文鹏用同样的坚守向学长们致敬。查看详情

  • 1999年,从厦门大学派出首批志愿者远赴西部送教扶贫,厦大学子相继完成接力支教任务,在遥远贫瘠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查看详情

  • 吉林省白城市的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为了让周边各村各屯的智力残疾孩子们都能够有学上,2009年,当地政府修建了一所“培智学校”,从食宿到学习实行全部免费。罗丽秋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教课,而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脾气”。查看详情

  • 都说,哑巴说话,铁树开花。让聋哑孩子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是一道医学难题。而在江苏邳州,有这样一位“70后”乡村女教师,17年来,她让50 多位聋哑孩子学会了说话,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融入社会群体。她叫郭庆,她说,“即使上天给这些孩子按下了静音键,我也要让他们发出最美的声音。”查看详情

  • 这是一个由90后组成的支教团体,他们秉持着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将研究生入学推迟一年,转而扎根西藏、青海、甘肃等偏远地区,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查看详情

  • 刘世鱼、刘运良父子在重庆彭水县普子镇中堡村小学执教,加起来已经六十年了。让我们跟随镜头来看一看在这六十年里两代人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查看详情

  • 2012年8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毕业的杜爱虎,放弃了进入国企拿20万年薪的机会,来到贡嘎山下的玉龙西村支教。在两年时间里,他想尽办法帮当地多所学校找来师资人员,改善了教学条件。查看详情

  • 6个学生、一位年过半百的山村教师,在石崖山上组成了一所特殊的“麻雀小学”。山西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西辿小学地处太行山,唯一的教师原子朝从1996年开始在这里教书,一教就是17年。查看详情

  • 王偏初今年38岁,藏族,当年考上了四川会理县的师范学校,成了乡里第一个考上师范院校的“高材生”,许多在外工作的机会摆在王偏初面前,他都没有选择,“家乡的教学条件很困难,我当然要回家去!”查看详情

  • 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有一对坚守特教讲台的教师姐妹,她们是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张美丽和张秀丽。20多年来,姐妹俩与残疾学生情同母子,演绎人间大爱……查看详情

  • 这是一群90后的大学生,他们利用假期到多个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去支教,在青海省湟中县水摊小学,这样的活动一做就是七年,已经成了当地学生们年年期盼的节日,孩子们把它叫做“清华节”。查看详情

  • 2011年,陈田从内江师范学院大学毕业,通过教师招考,他来到四川合江县白鹿镇邓家联小学校,开始了特别的教师生涯。当地的青年都努力争取走出去,而来自城市的他却走了进来。刚来到邓家联小学校,周围的人都以为陈田是来“旅游”的。而现在,他教的第二届学生今年都毕业了。查看详情

  • 湖北恩施市新塘小学,男教师周良敏身患绝症4年之久,仍然坚守岗位,为大山留守孩子们传授知识。周良敏的座右铭是,微笑面对一切,只要生命不止,就要活得有精神。查看详情

  • 水柳分校只有一个老师,教室是老师家的房子,只能开课到三年级。因为路途遥远,有些学生选择寄宿在学校里。宿舍很简陋,一间破旧的瓦房教室,几块砖垫起的木板床,两块石头支起的炉灶。没有水,他们到几百米远去挑;没有柴,他们去捡;没有米,他们从家里带…查看详情

  • 他的父亲是乡村教师,他的祖父是乡村教师。他本可以不再做乡村教师,但他还是选择了当一名乡村教师。他不仅继承了前辈的职业,更继承了前辈传下的一脉师魂。查看详情

  • 付华,坚持学雷锋、做好事51年;坚持续写雷锋日记44年,约有310万字。救过三条人命;挽救轻生者20人。从教41年,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辛勤汗水和心血书写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的传奇人生。他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撼人们的心灵!查看详情

  • 彭德昌老师今年39岁,彭德昌老师的老家在马场坪办事处的平堡村,从学校毕业后,18年来,一直在小米哨、翁坪等村小学教书,其中在翁坪小学教书已经整整13年了。两年前左右,彭老患了严重的尿毒症。但因为牵挂孩子们的学习,彭老师坚持要回家一边上课,一边疗养治疗。查看详情

  • 刘正国老师1988年安顺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偏僻的息烽县温泉小学兴隆教学点任教。这里交通闭塞,愚昧贫穷,经济落后。然而,山村人民的淳朴热情,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可爱、求知欲望,让刘老师毫无怨言,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26年了。刘老师风趣地说:“我的教育生涯,真是2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查看详情

  • 1978年村小学因为缺少老师,成为一片散沙。村支书便找到了刚下学的高明堂,叫他去参加镇上的教师选拔,他犹豫了再三还是答应了....,当时就取得了全镇第二名的好成绩。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课,一“上”就是三十多年。查看详情

  • 赵美强是兰沃乡曲村小学的老师,被学生、家长以及同事称为“拼命三郎”。曲村小学校长王银铃动情地说。“赵老师2009年查处患上了脑血栓,由于当时耽误了治疗,留下了后遗症,至今左侧身体行动不便,特别是左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从未缺课,他班里的成绩始终是全乡第一名,病前病后都一样。”查看详情

  • 有这样一个人,42岁,是事业的上升期,同时也是家庭的顶梁柱,却突然倒在了办公室里。河南周口郸城县秋渠乡一中的校长张伟被誉为是焦裕禄式的好校长。查看详情

  • 2004年7月大学毕业时,齐春会来到陕西省华阴市五合乡初级中学(今华阴市华西镇初级中学)支教。 2010年底,齐春会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1,病情已经十分危险。不得已,齐春会告别了学生和讲台。查看详情

  • 从教38年、今年57岁的王卫民是白瓜小学的校长。几十年来,他坚持以“正、慈、细、实、信”的从教原则,用纯朴的师德和无私的担当,用一片丹心和满腔赤诚,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查看详情

  • 吴晓峰同志30年如一日,始终耕耘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做一名好教师”成为她心中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她默默工作,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查看详情

  • 尹作伟和张玉琢是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镇关家屯小学教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接父母的班,走进学校。在工作中培养出感情,1984年结为伉俪,先后在附近几个小学辗转,最后双双落脚在关家屯小学。查看详情

  • 土关小学坐落在川黔交界的四川省古蔺县马蹄乡,山高路险,夏天洪涝泥石流泛滥,冬天冰灾缺水困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幼患静脉曲张的任国运一名教师坚守一个学校,用心教书,用德育人,成为年轻教师的师德楷模。查看详情

  • 17年来,她用自己的青春填补了贫困山村的教育空白。犹如一株绽放在山村的玉兰花,开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窝里,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她就是湖北省咸安区桂花镇盘源教学点教师朱白玉。查看详情

  • 每天清晨6点,45岁的孙海英准时起床,先做好饭,再把儿子叫起来,给他打上胰岛素,然后照顾他吃饭、大小便,再把儿子一上午需要用的东西放在床边备用。19年来,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家和学校构成了孙海英两点一线的生命轨迹。查看详情

  • 如同很多山区教师,26年前,于小平走上讲台后就成了教学“全把式”。根据学校需要,他教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 体音美、劳技等学科。在学校管理上,他还负责学校卫生检查、图书借阅管理、学校简报的编辑、通讯报道等事务。查看详情

  • 10年来,何春雨靠捡废品卖得的1万多元钱,不仅把几十名濒临辍学边缘的学生拉回了课堂,还先后帮300多名贫困生加了午餐。虽然仅仅是一个鸡蛋或两根火腿肠,但一股汇聚着爱心的暖流却在孩子们心里升腾。诚如他的名字一样,春雨润物,细无声。查看详情

  • 距离密云县城65公里的新城子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巍峨的雾灵山脚下,是北京市最早看到阳光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位科学老师李二伟,出于对教育的执着和对科学的迷恋,利用废弃物制作各种科学教具300余件,激发了大山里孩子的创造灵感,被学生赞为最有魅力的老师。查看详情

  • 四面透风的宿舍,两条长凳拼成的小床,堆满柴禾的土灶厨房,这便是金淑芬生活的地方。呼啸的山风吹打着破旧的门窗,教室里摆放着快要散架的课桌,满是裂缝且泥土飞扬的操场,这便是金淑芬工作的地方。查看详情

  • 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教师,他自2007年起只身从江苏江阴市跋山涉水来到贫困的贵州大方县,自费支教,他的名字叫邹志鹏,邹志鹏自费支教至今已有六个年头,他深入贵州山区,到大方县当地最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为当地的教育尽绵薄之力。查看详情

  • 2010年秋,黄莲乡芭蕉溪村安星小学缺老师,周廷猛主动申请从条件较好的中心完小去任教。通过他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树立远大理想,现在的学生,和几年前的打工思维定式相比,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查看详情

  • 李尚富在当班主任时,他所带班级全乡统考第一,毕业考试竟然有学生数学考100分;他教自然科学时他所教各年级全乡排名第一。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李尚富始终认为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他只追求问心无愧,对得起教育,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对得起那45名天真、可爱的孩子!查看详情

  • 一所学校,两名教师,51名学生。在大方县瓢井镇偏远大山深处的一个山村,有一所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夫妻学校”的小庄村教学点。李美和张光伦夫妻俩在这里坚守了4年多,既当老师,又当爹妈,默默地书写他们的美丽人生,把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送出了大山。查看详情

  • 破落的校舍,昏暗的光线、简陋的桌椅......琅琅的读书声从山坡上一个老旧的四合院里传出,一个瘦削的身影在讲台上耐心地教授着孩子们念着生字。这个瘦削的身影就是胡启月,一个坚守在山村三十七年,即使罹患癌症也没有离开岗位的代课教师。查看详情

  • 1988年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任教,一干就是28年,多次荣获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个人、莱州市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对外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称号。查看详情

  • 周彩莲老师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似乎永远“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其实她常常累得要靠吃几种药来维持生命、坚持工作。为了农村基础教育耗尽了全部心血,由于经常熬夜、白天没有踹息的时间,累得吃不下饭。查看详情

  • 一生奉献于大山深处,是当地唯一的一名代课老师,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执教了四十多年。风风雨雨、朝朝夕夕培养了一批批对社会可用之才。查看详情

  • “只有比健全人更加努力,才能做得更出色,对得起孩子们。”回顾自己35年的从教历程,山东省临朐县蒋峪镇慧敏爱心小学的侯学忠如是说。查看详情

  • 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从少年到青年,从民办到公办,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一直坚守在这所山村小学,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查看详情

  • 从2012年开始,在云南省临沧市圈内乡昔木村的昔木完小里,陆续来了几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的是国内外一流院校毕业的中国人,有的是美国人,他们也被叫做“学霸”支教团。查看详情

  • 1975年4月,邵英文进入当时的赵楼小学任代课教师,后在职取得中师学历并转为正式教师。任教39年来,32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和班主任工 作;1995年身患弥漫性肌肉萎缩症等多种疾病,仍坚守讲台教书育人,深受社会好评,先后获评县“优秀班主任”、县“德育先进工作者”、省精神文明十佳个人。查看详情

  • 八年前周丽娜从老家沈阳跟着自己的维吾尔族丈夫来到了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的卡依拉克村。八年之后周丽娜成为了那里唯一的双语老师。而她的教师梦也在这个两千七百多人的村庄里生根发芽。查看详情

  •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一起来认识天津大港刘岗庄中学的刘月升老师。刘老师上课经常会把学生拉到外面去,他带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发明创造的梦工厂。查看详情

  • 告别了城市,蹲守在乡村,从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到需要管理1000多人的衣食住行、四处求助化缘的寄宿学校的校长。“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带您走进黑龙江省青冈县青冈镇教师李咏梅的平凡生活。查看详情

  • 江西宜春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34岁的陈腊英每天给孩子们上课都会穿上花裙子、踩上高跟鞋,打扮得很美。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花裙子”老师的故事。查看详情

  • 在湖北宜昌,有一座叫做土城小学的山村学校,学生们来自方圆三十里的十几个村庄。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很多家庭贫困的孩子面临失学的可能。为此,有名老师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实现着上学梦。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带您认识这位老师——陈发喜。查看详情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马厂乡中心学校孟家湾早教点教师尹守清和妻子李英桂在大山中坚守三十多载,用丝丝银发换来了桃李满天下。他们在祁连山区如同夜空中璀璨的双星,用无私的爱温暖着山里的孩子们。查看详情

  • 南木林,是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一个县,平均海拔4000米,属于异常艰苦的三类地区。然而,世上总有志在四方的青年、不怕艰难的勇士。2002 年,三个毕业于河北保定学院的年轻人岳刚、徐建旺、闫俊良把对西藏的向往变成了现实,揣着理想背着铺盖来到了南木林,他们说,要做高原教坛的“三剑客”。查看详情

  • 张兰萍与其他乡村教师一样,28年如一日扎根在最艰苦的农村教书育人;与其他乡村教师不一样,她还是一位残疾慈善家。十几年来,共发放了一百多万元的爱心基金,救助了110户贫困家庭,送走了21位孤寡老人。查看详情

  • 赵双成所在的地洼早教点,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这里地处浅山地区,为了保证孩子们途中的安全,学生放学后他一一把14名学生送回家后,再在山路上走四十多分 钟回到学校自己做饭、洗锅、备课……查看详情

  • 2013年9月12日,钟海武身背一把吉他来到西藏,担任这所小学一二三年级的思想品德课。针对藏区孩子活泼好动、能歌善舞、音乐感强的特点,钟海武决定采取寓教于乐教学法,把第一课堂的思想品德教学和第二课堂的音乐舞蹈等兴趣活动结合起来。查看详情

  • 72岁和61岁,这个年纪的北京人多数都徜徉在各大公园休闲娱乐。可有这样一对北京夫妇,他们本来过着跟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召唤他们矢志不渝、克服困难在贵州山区坚持支教9年,为苗乡播撒文明,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尊敬。查看详情

  • 从1985年至今,在这个几乎与外界隔离、极其偏僻的山沟小屯子里,杨文纪一个人一干就是29年。他因为延误儿子的治疗,致使其落下终身残疾, 却没让一个学生有过闪失;他自家生活拮据,却为学生们争取来近100平方米的新校舍;他坚守着大山,却把一拨一拨的学生培养成人、送出大山,又把满腔的爱 留给下一拨山沟里的孩子们。查看详情

  • 在内蒙古南部与山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所乡村小学,天天为喝水发愁。“吃水贵如油,饮水天天愁”,这里人畜饮水主要靠集雨水,或者化雪水,十年九旱,水成了当地最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学校,人多嘴多,同宿舍的同学们几十个人只能共用一盆水洗脸洗手,洗澡更是奢望。“挑水扁担”是这里必备的生存工具。杨建国教书26年,为学生挑了26年的水。查看详情

  •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是什么信念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坚守了37年?是责任感,是使命感,更是对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拓守宾这位年近六旬的教师已在那个偏远山村执教37年了。查看详情

  • 冉波在凉桥小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有好几个同学迟到,有的甚至快下课了还没到。一个星期过去,几乎天天如此。他挨个找学生谈话,有人默不作声,有人委屈得直哭,也有学生说:“老师,我们都起得很早,可是路太远了!”查看详情

  • “他是我的老师,我大儿子10岁了,现在又在他教的四年级读书。小儿子也要上二年级了。”董向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的村民小组长。董向国所指的他叫农加贵,落松地村占地面积6亩,全村加上学前班,有三个年级,共21名学生,农加贵是学校唯一的老师。28年了,他就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查看详情

  • 1988年9月,我高中毕业,被聘为浩口镇柳州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后通过自学取得了中师学历。1996年柳州小学停办,浩口镇第三小学校长特别聘请我来担任代课教师。我经常参与教学教研活动,课堂上变着法子启发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我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查看详情

  • 1975年4月,邵英文进入赵楼小学任代课教师,后在职取得中师学历并转为正式教师。任教39年;1995年身患弥漫性肌肉萎缩症等疾病,仍坚守讲台教书育人,先后获评县“优秀班主任”、县“德育先进工作者”、省精神文明十佳个人。查看详情

  • 21年前,18岁的蒙古族姑娘刘艳春从内蒙古扎兰屯师范学校毕业后,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留在市里任教,义无反顾地回到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家乡,从此把满腔的爱献给了大山深处的民族教育。查看详情

  • 2009年,22岁的杨承来到徐镇,镇中心校校长孙贯林对他说,你要想跳得远,就得到最苦的地方。于是,他来到了条件最差的六市小学。朴实的脸庞透射着对事业执着的信念,坚毅的目光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依恋,清澈的思想促使他前进时不畏艰险……查看详情

  • 苏丽是厦门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的老师。这所学校具备了农村校该有的特点,“外带”了一个非常鲜明的“标签”,8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苏丽所带的班级更是明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到90%以上。查看详情

  • 在小学任教时,她曾在一个学期里写下厚厚的五本教案。非典肆虐的那个春天,她身患严重的鼻炎、气管炎和肺炎,头疼难忍、咳嗽不止。即便如此,她仍坚持工作。一天天,一年年,就在她拼命工作的同时,她的身体开始变得虚弱,以至于母亲这个称呼,多年与她无缘。查看详情

  • 他叫宋祥,辽宁省西丰县营厂村太平屯人。1982年,通过考试,他成为太平屯唯一的一名小学老师。学校里有17个学生,分四个年级。他第一天教 一三年级,第二天教二四年级。寒来暑往,10个年头,他天不亮就到校,天黑了才回家,没让一个孩子辍学。查看详情

  • 讲台上,曾维奋用力撑着双拐,身体笔直,双手拿着课本带领学生们大声朗读。虽然这才开始上今天上的第二节课,但汗水已湿透了他的整个衣背,豆大的汗珠不断顺着额头滑下来。就这样靠着双拐教学,曾维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他快乐地坚守三尺讲台14年,用双拐为乡间的孩子们撑起了未来和希望。查看详情

  • 走近何秀华,你会发现,她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细致入微,富有成效,从她 的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是山区人民教师学习的榜样。她用朴实的人生信念,踏实的工作作风,执着的人生追求, 捍卫着“教师”这一神圣职责。查看详情

  • “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采访中,这是范妹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1985年师范毕业至今,范妹锁就一直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最偏远的学校任教,把知识和希望种在了太行山深处。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娃走出大山,踏上更远的求学路,范妹锁说他很知足。30年的坚守,他将自己融入了大山!查看详情

  • 34个春秋,斜阳岛的孩子一个个像展翅的海鸥飞了出去,而他的身影,依然留在斜阳小学;他的根,已深深地扎入斜阳岛的火山岩里。一路走来,程霖先后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称号。查看详情

  • 庞后领是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双庙小学一名由民师转正的普通教师,今年58岁,执教38年。2007年被查出患有脊索瘤后,他在7年间先后做了6次手术后,依然忍痛坚守讲台。更为可贵的是,他怕耽误孩子们学习,总是硬撑到放假后才去做手术……查看详情

  • 8年、33所由支教志愿者负责的教学村小、501位支教老师、2800多名重返校园的辍学儿童、十万开始关注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困难的社会人士。当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一群校友组成的业余足球队成员2006年开始筹备“好友营支教”组织的时候,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当时所做的事,如今产生了这么深远的影响。查看详情

  • 冯晓蕾和李亚楠老师是表姐妹,都来自“教师之家”,都在北淤疃学校任教。2010年她俩同时步入教坛,同教小学语文。四年来,她们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逐渐在教学上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称她们是北淤疃校园最美的“教师姐妹花”。查看详情

  • 清晨,赵慧娜跨进冠县特殊学校的大门,孩子们带着满脸笑容送上一句“妈妈好”!让她无比自豪。10年的特教经历,让赵慧娜喜欢上这些天真无邪的聋哑儿,他们就是赵慧娜的“心头肉”,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妈妈老师”。查看详情

  • 1972年出生的吴才有,是大盛本地人。他的父亲双腿残疾,干不了沉重的农活;母亲是聋哑人,连生活自理都有困难;弟弟有些先天性的智障,说话结结巴巴,30多岁了,至今尚未婚娶。查看详情

  • 他,三十八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在浙江最西部的一个偏远山区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以他自己对学生的质朴情感,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著,在一个平凡山村小学老师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他就是开化县苏庄镇富户小学茗富教学点老师王进田——一个质朴山村教师的故事。查看详情

  • 在北淤疃学校,有一位最温柔可亲的老师,她用母爱般的情,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转化了一名又一名差生。她是谁?她就是最令人尊重的王国珍老师。王国珍,毕业于河北师大,广宗县北淤疃教师。从教十七年来,她兢兢业业工作,爱校如爱家,爱生如爱子,给了学生母爱般的温暖,是全体师生心目中最温柔可亲的老师。查看详情

  • 1986年师范毕业至今,我始终坚守在农村小学教学第一线,醉心于当最没有官味的小学班主任,我教育了学生,学生也成就了我——2006年,我获得浙江省第19届春蚕奖,2007年荣获温州市名班主任、晋升为心理健康教育小中高,2008年评为浙江省十佳心育导师,2013年荣获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2014年评为乐清市最美教师……查看详情

  • 刘明磊,毕业于河北衡水学院,北淤疃学校教师。恰在风华正茂时,他不顾亲人的劝阻,来到了我们这所远离县城的乡村小学,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四年的时间,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索,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能手。他还是北淤疃学校的平安“守护神”,时刻保卫着全校师生的安全。查看详情

  • 在北淤疃学校的校园,偶尔会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她头发已经花白,走路时腿脚有点儿不灵便。你不禁要问:她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校园之中?等走近老人身旁,轻轻问候一声,她便爽朗地笑着回答:“我是平的婆婆,来帮她带孩子的。” 周老师是一位敬业的老师,在女儿出生前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因为壬辰反应强烈,但依然不愿耽误学生一节课。查看详情

  • 李丽改性格活泼开朗,嗓音甜美,喜欢唱歌、讲故事。课间,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像位温柔的大姐姐。课堂上,她“恩威并施”,有时候“和风细雨”,那是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有时候又是“狂风暴雨”,那是学生犯错或者无法理解她讲课的内容时。无论是灿烂的笑脸,还是“怒发冲冠”,都源于对学生深深的爱。查看详情

  • 所写的论文《浅析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07年天水市小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称号;2009年6月所带的六年级语文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查看详情

  • 陈为建老师任教25年来,教学成绩一直最好,这是各级领导和家长公认的事实,在学校一直担任班主任、总辅导员、报账员、安保员等多种职务,还任教语文、科学、品德等课程,多年来为希望小学的建设和发展,洒下无数血汗。查看详情

  • 许晨和其他志愿者们早晨五点多钟起床,从宿舍出来,只见一群孩子在这个清冷昏暗的早晨,聚在校园里,借着学校里唯一的一处灯光,大声地朗读着课本。许晨说:“我至今无法忘记这一幕,学生们起得这么早,自发的站在院子里读书,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让我特别感动。”查看详情

  • 他是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授课之余他自掏腰包、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物理教学实验仪器2000多件;他来自一所基层中学,却努力用双手为乡村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他就是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中学教师高治理。查看详情

  • 彭丽芳,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北淤疃学校教师,2013年教师节被评为优秀特岗教师,2014年被广宗县教委推荐为“最美特岗教师”候选人。她爱岗敬业,是北淤疃学校全体师生心目中最美的特岗教师。查看详情

  • 五年来,平陆的特岗教师们承载着时代赋予的重托,孕育着山区教育的希望,在古虞的三千沟壑间燃烧青春,奉献着激情,培养着花朵查看详情

  • 从屏山县新市镇到寸腰村小学地处半山腰,寸腰小学的得名,是“寸”着腰才能到达的意思。又到一年开学时,“寸腰学堂”的负责人宋志芳,从1986年在学校任教至今,已整整27个年头。查看详情

  • 从教24年来,主持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研究等5项国家级课题,有2项被评为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有15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编写教育著作11部。查看详情

  • 9岁那年一次意外,使他失去左臂和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造成二级残疾。2005年大学毕业后的他登上了三尺讲台,他克服重重困难,手脚并用绘制图形,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查看详情

  • 冉兴国对待孩子一视同仁,从不轻易地看低哪一个。他说,这些孩子就像校园里的花草,无论海棠、百合,还是狗尾巴草,只要有土壤,有阳光雨水,就会开花,也有最美的时候。查看详情

  • 聂贵领,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北淤疃学校校长。徐文平,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北淤疃学校教导主任兼少先队辅导员。二十多年来,他们相濡以沫,风风雨雨一起牵手走过。查看详情

  • 25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查看详情

  • 拐27道弯,趟5条小溪,翻3座陡坡,这是辽宁绥中县47岁山村女教师吴艳兰每天到达学校的必经之路。半个足球场大的操场、5间简陋的瓦房,一个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篮球架子,1个女老师和10个孩子构成了这个偏僻大山里校园的全部。查看详情

  • 范景伟,男1966年出生。汉族,中共松原市作家、书法家、中学一级教师、前郭县白依拉嘎乡中学书法教师。书法报特约记者、诗人。笔名范璟玮、范开伟、范井伟。查看详情

  • 在村民的眼里,胡老师不仅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更是一个好老师、留守儿童的好“妈妈”。查看详情

  • 36年来,他孤独穿梭在大山风雨中,奔波于十里羊肠小道,皱纹、白发,写满沧桑,爱心、温暖,洒遍山村。他就是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小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乡三坪小学校长郑彦山。查看详情

  • 我叫刘海涛,是来自山东潍坊、扎根雅安石棉的小学教师。毕业伊始,当同学们各自怀着满腔热血开始自己工作的时候,我却选择西部,选择了汉源,选择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查看详情

  • “人生在世几十年,化作春泥更护花”,河北省广宗县相家庄村的乡亲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徐双锁、张雪芬夫妻。1965年,徐双锁、张雪芬夫妻就开始携手,一生倾情乡村教育,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乡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查看详情

  • 郭莉莉今年29岁,是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坡底九年制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立足于三尺讲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查看详情

  • 在下者尒教学点,杨老师从一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一干就是 28年,用他的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给村里的孩子开辟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查看详情

  • 魏英宁是福建省建宁县伊家小学的老师,他是一位不畏病魔,有积极上进的教师,自从1990年师范毕业一直在我乡任教,先后到几所完小任校长,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勤奋,成绩一次次的居学区第一名。查看详情

  • 先后在古城乡、滨河区从事小学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幼儿园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学一级教师,现任唐河县第四小学三六班班主任、语文教师。查看详情

  • 郭恩荣同志就是在这云水丛山间的小学校里当班主任,连续工作了35年。她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躬耕不辍,无怨无悔,视工作如生命,视学生如己出。为了大山里几十个家庭的梦想,她甘愿做人梯,托举着他们的后代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查看详情

  • 1997年9月,靠着父亲的抚恤金和学校的奖学金,桃李年华的焦胜琪从省体校毕业了。踏上讲台的第一天,面对台下求知若渴的学生,她内心激动地想:从此以后,这就是我的阵地,我不仅要交给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查看详情

  • 在晴隆与兴仁两县交界处麻沙河畔有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叫“老白寨”,李绍英老师是生在布依寨,长在布依寨,学在布依寨,教在布依寨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大地、田坝小学任教已31年。李绍英老师的坚守让布依寨的孩子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这份坚守难能可贵...查看详情

  • 吴光智98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是贵州省大方县东关中学一位普通教师。但是在农村学校从教的辗转征程中,他的名字却深深地根植于山区许多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心里。查看详情

  • 1960年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她凭着一颗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的心,辛勤耕耘在培育祖国花朵的那片土地上,把满腔热血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洒给了学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