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大型活动 > 最美乡村教师展播

“折翼天使”的妈妈

——记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培智学校老师王渭仙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29日 15: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光明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形象大使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白岩松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濮存昕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冀玉华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李修平

原标题:

  暑期接近尾声,在县城边上的詹家镇,龙游培智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按照计划,9月更名为泽雅学校的培智学校,就要从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志棠搬到这儿。新校区的环境要比原来好得多,王渭仙和她的学生都对这个新家充满期待。

  20年前,王渭仙第一次走进了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她的角色是老师,是妈妈,也是护士。一般人很难想象,为了教会一个孩子刷牙、洗脸,她要付出多少努力;教会之后那份雀跃,又为何让她开心一整个晚上。王渭仙也曾有过桃李满园的梦想,但走上特教路以后,她说:“我更希望看到我的学生能够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甚至自食其力。他们是‘折翼的天使’。”

教学生做游戏,王渭仙希望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资料照片

教学生做游戏,王渭仙希望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资料照片


  培智学校的第一位老师

  王渭仙今年52岁,初来培智学校时,她才30出头。

  1993年,县里准备在志棠新宅小学办一个培智班,正在选老师。因为县里缺乏特教老师,一直在农村小学教书、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王渭仙成了最好的人选。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王渭仙被领导一句“智力障碍儿童更需要好的老师”打动了。那一年,她成了培智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老师。

  背地里有人议论:“一个年轻有为的教师,教什么不好,非要去教一群‘傻子’!”王渭仙也深知,这是件苦差事。虽然事前做了心理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给了她一记闷棍。班上的6个孩子,有的走路跌跌撞撞,有的说话含糊不清,有的满身跳蚤、虱子,还有的甚至随地大小便。她上了整整一周课,学生们别说知识没记住,连书本都不会翻。

  “赶紧换个工作,别丢了好前程!”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得好,不是浪费时间吗?”

  这样的说法,王渭仙不知道听过多少次,她的脑海中也一次又一次闪过放弃的念头。“在学校里不能说什么,可是一回家见着家人,就止不住地掉眼泪。”要强的王渭仙背地里哭过许多回,但每次兴起的“放弃”念头总会在再次接触到孩子们时消失殆尽。王渭仙担心:自己不教就没人教了,这群孩子长大后该怎么办?

  “小尾巴”总是唤她妈妈

  “妈妈,妈妈。”在培智学校里,王渭仙的学生总喜欢这样唤她。她走到哪儿,身后就跟着一串“小尾巴”。每当这时,她的心便会被孩子们表现出的亲昵填得满满的。

  2008年以后,学校陆续来了新老师,现在连王渭仙在内一共4名。他们除了负责班上的17名孩子,还要兼教小学的课程。孩子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9岁。

  和普通教师只专注授课不同,特教老师还要承担起照顾学生生活起居的责任。为了让孩子们及时换上干净的衣裤,王渭仙常年为孩子们备着衣服、裤子和鞋子;孩子去医院,她也常常帮着垫付医药费。正是这样的关爱,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班上年纪最大的孩子如今是王渭仙最得力的小助手,不但生活能够自理,还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四年前,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他送到培智学校时,他没少让王渭仙操心:抢别人的东西,把同学的被子塞进尿桶,老师批评他,他就喊着要跳楼自尽,或者躺在地上耍赖。但王渭仙始终没有放弃他。

  孩子们平常显得有些木讷,但他们的感情纯真,会不时做出一些贴心的小举动来。每周一,王渭仙的桌子、抽屉里经常会被不知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糖果、饼干填满,这些都是孩子们返校时特意带给她的。每回看到孩子们“炫耀”着哪个东西是自己送的,她就特别感动。

  希望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家家(化名)爱赌气,因为语言障碍,上课发言少,但字写得很好;小微(化名)来自单亲家庭,是个很喜欢画画的女孩;兵兵(化名)很顽皮,以前走路经常摔跤,现在通过康复训练,肢体协调能力有所提升,还学会了叠被子……

  虽然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相对迟缓,但王渭仙还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多年的特教经历,使她早已习惯了每天重复培养孩子吃饭、系鞋带、上厕所之类的基本生活技能。即使孩子第二天起床把之前教的全忘了,她也会耐心地再教,直到孩子们记住。

  王渭仙曾经教过一个小女孩,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蓬头垢面。王渭仙把她安顿在班上,周末还接到自己家里照顾。4年后,这个孩子不但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还会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认识了三四百个汉字。之后,她进了普通学校,现在已经有了工作,能够挣钱养家了。

  20年来,王渭仙教过的智力障碍学生有150多名,他们毕业后有不少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有些被当地企业招聘录用,有些外出打工,还有些在家务农,实现了自理自立。

  王渭仙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些“折翼的天使”。她向人们证明,只要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折翼的天使”也可以走出自己的路。(衢州日报记者严蓓蓓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