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大型活动 > 最美乡村教师展播

祠堂里的“洋”老师

——记在梅州山村义教11年的马来西亚华人廖乐年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02日 13: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光明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形象大使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白岩松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濮存昕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冀玉华
  • 最美乡村教师形象大使:李修平

原标题:

  7月23日,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的新一届义教英语班,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的翠轩公祠开学了。经过山路十八弯的颠簸,记者在长教村看到,廖乐年正在祠堂里绘声绘色地为学生们授课。一上午的课程,68岁的他只在短短的休息时间喝了口水。今年来学习的学生有700人,参加义教的有来自香港、广州和大埔的70多名义工。

  “廖老师教的是标准的英式英语”

  记者跟着廖乐年在村里走了一圈,谁见了他,都尊敬地喊一声“老师”。然而,11年前他刚来到村里时却引来不少非议:放着国外的好日子不过,来这穷山沟里免费教英语,哪有这等好人?难道是“颠鬼”(客家话“疯子”)?

  一个学期下来,廖乐年教的孩子英语成绩直线上升,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来这里上课的学生不分年龄,廖乐年根据英语水平的高低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第一拨学生还没下课,第二拨学生就已经候在门口了。

  “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日常口语都没问题。”来自湖南的志愿者刘春明说。40岁的罗秀琴和女儿一起在班里学英语,“我18岁就去广州工作,在大酒店做过总机接线员,当时就想如果会英语多好。没想到回到村里,这个心愿实现了。”她笑着说。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副司长王士彤有一次来到长教村,认真地当起了英语班的“旁听生”。王士彤曾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多年,与班上的几个孩子交流后,对廖乐年的教学法深有感触:“这些孩子太幸福了!廖老师教的是标准的英式英语,孩子们会终生受益。”

  从2002年回到故乡从事义教开始,11年来,廖乐年的弟子已达5000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各家各户开始抢着请他到家里吃饭。

廖乐年在课堂上。光明日报通讯员 丘佳纳摄

廖乐年在课堂上。光明日报通讯员 丘佳纳摄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办学不易。村民们帮廖乐年算了一笔账:祠堂英语班维持运转,每月最少需5000元;暑假4个星期的大课要花费3万元;每年资助大学生,需10万元以上;加上资助村民种苗等等,廖乐年每年起码要花二三十万元。

  即便如此,廖乐年仍坚持免费招生。因此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要从长教村消失,奔走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欧美、澳洲等地,四处“化缘”。“回马来西亚,我经常打高尔夫球,看到大老板,就把球往那个方向打,搭上话就向他介绍英语班的事情,争取经费。”廖乐年幽默地说自己是“棒打大款”。广东省侨办提供的数据显示,10年来,廖乐年筹集的各种经费加起来起码有200万元。

  廖乐年至今独身。他说他并不孤独,逢年过节,总会有不少学生从各大城市回来看他。他对记者说:“有了家庭,或许就不能投入这么多精力辅导这么多孩子了。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祠堂学校发展成大埔县的英文中心,这样一来,等到有一天他教不动的时候,他的学生还可以继续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我帮你,你帮我,世界更美好”

  “学向善,伸援手,勿怀疑……”廖乐年幼时家境并不宽裕,是靠着别人的资助才完成学业,这些经历让他心怀感恩。因此,他一直希望自己在教孩子们英语的同时,也将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他们。

  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局长杨栋说,廖乐年让人感动之处在于,他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得不平凡。他不仅自己做好事,还带动周围的人,让爱心传递。村民廖安国把卖猪的钱全部交给廖乐年办学,学生廖文敏免费给幼儿园和一、二年级的孩子上课,湖南人苏胜不远千里来到大埔当志愿者……在长教村,爱是一种“流行风尚”: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从一个群体传到另一个群体,点滴之爱聚合成爱的洪流。

  “无私”“激情”“魅力”和“智慧”是学生们在形容廖乐年时用得最频繁的词汇。“他的付出从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从小失去父亲的学生廖文昌说。“有一句客家话叫‘有来有去’,改一下是‘有去有来’。我帮你,你帮我,世界更美好。”这是廖乐年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我还能教多少年,要看乡亲们需不需要我,只要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光明日报记者吴春燕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丘佳纳)

廖乐年和孩子们在一起。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摄

廖乐年和孩子们在一起。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