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王国清老师在指导学生功课。(资料照片)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53年 ●任教学科:语文、数学、音乐、体育

 

    ●从教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长安学校

 

    ●从教经历:1974年3月—2004年8月长安乡永胜村村校 2004年9月—2005年8月孤山镇建国村村校 2005年9月—2009年8月六合镇永胜村村校 2009年9月至今六合镇长安学校

 

    人生格言

 

    为了祖国后代,我愿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

 

    学生评价

 

    有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一生的幸福。

 

    ——王国清的学生、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何靖伟

 

    家长评价

 

    有这样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永胜村农民高启华

 

    同事评价

 

    王国清老师作风正派,工作踏实,为党的教育事业甘当人梯。

 

    ——长安学校教师于孔亮

 

    38年,几乎是半辈子的时光。细数38年来的育人生涯,王国清自己都感到惊讶:那生命中的每一天,如今仍历历在目。

 

    1974年3月,高中毕业的王国清子承父业,当起了乡村教师。其实是他主动放弃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过了上学的年龄还在家里务农,看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乡亲们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忽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扛起他们的梦想,让孩子们上学,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

 

    父亲是民办教师,在乡亲们心中是个“文化人”,特别受人尊重,王国清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面对人生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留在了穷乡僻壤,当了“孩子王”。他对父亲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不后悔。”

 

    当年的永胜村校下设两个点校,红胜和双胜。点校距离村校5华里,山路崎岖,没人愿意去。王国清主动跟校长请求,让他去红胜点校。有人背地里笑王国清傻,挣钱不多,还要求去艰苦的地方,咋想的呢。年轻的王国清意气风发,只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不服气,不能因为没人愿意去偏远的学校,就让那20多个孩子没书念。

 

    到了那里,王国清才明白为什么谁也不愿意去——被称作“教室”的三间草房四面漏风,冬天不御寒,夏日不挡雨,孩子们个个像“野孩子”,破衣烂衫,蓬头垢面。

 

    他的出现,像沙漠里的一眼清泉,汩汩浇灌着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

 

    王国清拿出全部积蓄修缮了教室。那时候,他一个人负责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山里娃还第一次听说了音乐课和体育课。

 

    王国清的眼里只有学生,婚后,妻子也那么体谅他,从不抱怨他对家里的付出太少。时光就这样一寸寸地从他的身边流过,在王国清的眼中,学生个个都是他的心尖儿,谁的数学成绩差,谁的作文写不好,他都了如指掌。哪个孩子午睡时热得冒汗,他赶紧把衣服扣子给解开;哪个孩子在大冷天跑出去了,他赶紧追着给他们送棉帽子。

 

    学校在屯子边上,要经过一条河。每天王国清都要起早来到学校,站在教室门口向村路张望,看到小小的身影出现,他就赶过去背孩子过河。放学时,他再把孩子们一一背过河。一次,暴雨过后,他眼见着河水涨起来了,他万般小心,一个一个地把学生背过去。谁知,这样往返几次后,就在他送完一个学生折身返回时,脚下突然一滑,顺流而下。那一刻,他以为生命就此结束了呢,奇怪他一点也没惊慌,因为他没有遗憾,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大山深处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就在那一刻,岸上的孩子们惊恐地高呼:“王老师,你一定要活着!我们离不开你!”

 

    岸边一棵树俯身探到河中央,救了王国清,也救了班上20多个离不开他的孩子。

 

    农村人在农忙季节都特别能起早。一些家长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大早上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晚上天黑了才从地里回来接。王国清常常要起大早、贪大黑上班。他说:“乡亲们既然信得过我,我就得对他们的孩子负责。”

 

    呼伦贝尔的冬天特别冷,零下三四十度啊,王国清天不亮就得往学校赶,一、二年级的孩子太小,他担心孩子们生炉子被烟呛着,每天都要赶在上课前到校,把炉子点着,屋子烧暖和了等着孩子们来上学。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教室里师生互动笑语飞扬,谁也没有注意到,窗外正无声地纷扬着一场大雪。等到下课时,教室的门推不开了,王老师一挥手说:“大家都安静点,不要怕,老师有办法。”于是,他撬开了封闭好的窗户,跳出去用铁锹清走了积雪,打开了教室的门。

 

    那些年,王国清步行上下班已成习惯。乡下路不好走,有时候天气不好,他就住在教室旁边那间所谓的办公室里。冷一口热一口的,日积月累,落下了病根。1994年的一天,胃痛得让他无法忍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乡亲们找车直接送他到阿荣旗医院检查:胃穿孔,需要手术。

 

    王国清接受了胃切除手术之后,只在家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开学那天,当同学们都在猜测谁会来接替王老师上课时,他却迎着早晨灿烂的阳光出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一刻,欢呼声、尖叫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王国清说,我倒下了,我的学生们怎么办,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

 

    从1999年开始,王国清的妻子因脑血栓、脑出血而三次入院抢救治疗,他都没能前往陪护。不是他冷漠无情,不是他对结发妻子没有牵挂,而是他放不下他的学生。他说他这一走就得一个多月,二三十个学生,实在放不下。他感激妻子对他的理解和包容。

 

    2003年,阿荣旗在教育改革中彻底撤并了点校,王国清回到了村校工作。他也由之前只教一、二年级而开始跟班走,送走一届毕业生再接一年级新生。

 

    2009年,鉴于王国清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他的好评,他被调到了六合镇长安学校。这是一所小学和初中联合办学的中心校,教学条件相对较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开学那天,校长李振宇的办公室被学生和家长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请求别把王老师调走,王老师走了,他们的孩子怎么办。李校长做了好半天工作,他说你们的孩子需要王老师,可是整个学区的孩子也需要王老师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家长们回去商量好了之后,把他们的孩子都送到了中心校,可以说,王老师是带着他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加入到长安中学的!

 

    王老师的同事说,他是少见的爱岗敬业之人,有一次,大风把他家的房盖儿掀翻了,可他还在学校不知道,是路过他家的同事通知了他他才赶回来的。王老师的邻居说,多少年了,他每天早出晚归,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媳妇是单身呢,家里啥家务活儿都是他媳妇干。

 

    今年考入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何靖伟说,当年他辍学回家放羊,是王老师找到家里,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才重新回到学校上学。王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他补课,鼓励他奋起直追别放弃理想,是王老师改写了他的人生。其实,王国清改写的岂止是何靖伟一个人的人生,他改写了山区无数个孩子的人生,他改变了草原深处无数个孩子的命运!

 

    王国清说,他明年就该退休了,可是他舍不得离开这三尺讲台。如今,他教过的学生都当了爷爷,他甚至教过祖孙三代。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有的,只是那些看似平凡的一件件小事,串联成生命中一页页隽永的记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王国清这样的乡村教师,才有了共和国一代代栋梁之才的涌现。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于雪梅 本报记者 高 平 于雪梅,作家、记者。作品有《女人不醉》、《一米春天》等。)

 

    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社社办公室(请注明“最美乡村教师2012投稿”字样)

 

    投稿邮箱:zmxcjs@gmw.cn

 

    联系电话:010-67078888

责任编辑:光明网

热词:

  • 最美乡村教师
  • 光明日报
  • 中央电视台
  • 王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