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在甘肃省永登县通远乡边岭村,有着一位年近耄耋之年的老人。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他却把他的青春乃至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二十岁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直到六十多岁,他坚守着三尺讲台整整四十年直到他再也无力走上那神圣的讲台时才做休息,他真正的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要问他的学生到底有多少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但只要一提到边岭村的马老师时,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却无人不知!

    他叫马充德,一九三七年出生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一九五七年在永登一中毕业后就在通远乡的塘坊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而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原本他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在塘坊小学任教的第二年,他很幸运的考取了当时的敦煌水利学校,然而就在他高高兴兴的去通远乡转户口和粮食关系的时候出了问题,时任通远乡乡长的刘德全因为他的家庭成份是富农后硬没有将他的户口和粮食关系转出,而他也就结束了自己再次深造的机会!就在当年,他也就匆忙结婚了!
婚后他继续任教于塘坊小学,而爱人张菊英也被聘为教师在边岭小学任教,一九五九年他被调至边岭小学继续任教,但是好景不长,爱人在几个月后又调至边岭村东瓦社任教。直到一九六零年因为长子出生,爱人才结束了其三年的任教生涯回到边岭,两人才得以团聚!

    当时的边岭小学只有四五间特别简陋的房子,没有办公室,学生全部挤在那几件危房中。他考虑到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极不利于教学,于是东奔西走,找到当时的村委会,与村委会一起协商,终于在他的说服之下,经过村民集资,重新修建了五间教室和两间办公室,那时的他已不仅仅是一名老师,而且还是工地上干活的带头人,特别是在周末的时候,他更加不遗余力的将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奉献在了新校舍的修建上,他甚至自己亲身赴沙井驿拉砖拉瓦,拉到通远乡牌路村再由人工背到学校,即便是这样的辛苦,他也从没有耽误学生的一个课时、从没有不给学生修改作业,因为热爱教育、因为专注于教育、更为了使得孩子们能够有个哪怕是稍微好点的学习环境,他不间断的努力着、默默的付出着!

    自从一九五七年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后,他一直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他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全校五个年级,很长时间内都是他一个人进行教学,他是校长,他也是老师,他第一节课给五年级讲,第二节课又给一三年级讲,第三节课 又给二四年级上,也许对于当时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复式教学,但他却一直用着这样的教学方法,纵然是这么艰难的教学环境,即使是一个人的学校,他也从来不忘备课,因为教授的年级较多,所以熬夜备课对他来说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尽管这样,但他教出的学生却大都很是优秀,他还经常掏自己的腰包为学校买一些教学所需的用品,如粉笔、墨水等,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尽量少交甚至免去学费等,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好评,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位好教师,在当时,村上人有种这样的说法,说孩子交给马老师就放心了!

    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喜悦的回报!他曾多次被通远乡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一九七九年经过考试合格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任用证书、一九八二年参加由永登县政府在马家坪师范举办的校长培训,考试合格并授予合格证书、一九八三年取得教材教法合格证书、一九八七年被评定为小学高级教师,他也在教育这个圣神的岗位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但是好景不长,在一九九六年由甘肃省举办的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当他到县教育局领取准考证的时候却突然被告知已被退休无法参加考试,但让人费解的是但是所有教师在退休的时候都会由通远乡政府下发文件,但他从来都没有收到其被退休的文件,而他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位退休但还继续任教的教师。

    也正是有了一位这样优秀、为了自己深爱的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父亲,其子女也被父亲的职业深深感化!长子马建元一九七六年在通远中学高中毕业,但因为诸多原因而没有继续学习。一九八七年开始因为师资匮乏被永登县招聘为代课教师,断断续续持续至一九九七年才结束代课教师生涯。期间曾多次担任边岭小学校长职务,而且在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间边岭小学就只有他们父子两人进行教学工作,他们视学校如自己的家庭,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不辞劳累的奉献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学校里。一个正规的五年制小学,仅有两名教师,而且这两名教师却还是父子关系,这样的事情可能在全县甚至全市都是极为罕见的。在五年的时间,父子俩坚守着那片教育阵地、五年的时间,父子俩齐心协力艰难的维护着那个学校、五年的时间,父子俩更是教育出了许多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将他们送入更深一级的学海进行学习!

    一九九三年,永登县实施“两基”工程(基本普九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父子俩又开始了漫长的三年的扫盲工作,白天为学生上课,晚上又开始进行扫盲工作,除了上课扫盲外,当时还有大量的表格需要填写,父子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他们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死心塌地、保质保量的完成的当地的“两基”达标工作。

    一九九八年,响应县政府和县教育的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边岭小学又得以重新修建,父子俩又开始投入到新校舍的修建。一九九九年,崭新的新校舍终于落成,父子俩看着新落成的校舍不仅感到了一丝骄傲和开心,然而,他们却浑然不知,通远乡政府和通远乡文教办正准备将他们请退。几天后他们接到时任通远乡文教办专干吴世成的通知,免去其父子俩教师职务,称所有教师都要换成公办教师,代课教师一律要免职,而事后通远乡文教办却又聘请本村的一名代课教师。老人眼含着泪水,看着用自己的汗水修建的学校,老人心酸不已!是呀,从当时的边岭小学还没有雏形之时,老人就开始了他辛勤的劳作,他用他执着的毅力和一股为了教育生生不息的热血见证了边岭小学的发展史,他是边岭小学的创办人,他用他的青春谱写了一段感人的岁月,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为了让这个穷山沟也能飞出个金凤凰,他历经四十载风风雨雨、摸爬滚打。在他的眼里,学校就是他的家,忽然之间、在毫无征兆的时候突然要让他离开自己的家,他能不心酸吗?而且刚刚再次用自己的汗水修建的崭新的校舍就要让他离开,他能不悲伤吗?现在他只能默默的回家,每个月领取着一点微薄的补助,回想当年,年少轻狂,大踏步走到塘坊小学,曾梦想着自己一定要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干出一个样来,如今,除了叹息和惋惜之外老人已经没有了别的任何表情!

    老人将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教育,奉献给了那些山村的孩子。为了让那些贫穷的孩子走出大山,老人粉笔一提就整整在黑板上写了四十年!他当时所教的学生每年的通远乡的统一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前茅,深受家长们的喜爱,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这样一位敢于奉献教育的教师,他的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等待着他的不是像别的老师一样转正,而是辞退。就连没有上过几天学,仅在学校做饭的大厨都能转正,为什么他就不能?

     

责任编辑:光明网

热词:

  • 最美乡村教师
  • 光明日报
  • 中央电视台
  • 马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