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谢应光,男,1954年9月生,从1971年春登上山村学校讲台至今,40年来辗转于大源乡各主村学校或自然村单人校任教。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山乡三尺讲台以崇高的师德感染人,以朴实的人格感化人,以真实的人生演绎山乡教师平凡的人生……

    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
         ----这就是将乐县大源乡长甲小学谢应光老师的工作准则,也是他留给人们印象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老谢是山村孩子的老师

    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永远演绎着他一生一世的故事,也是他永远难以割舍的一个精神家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爱,做为一位老教师,他认为:爱与责任是新时期师德之魂。 
谢老师今年58岁,16岁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了半年。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1971年3月被推荐到洋源村长埂自然村担任代课教师。1979年,教学成绩优秀的他转为公办教师。
从1971年春登上山村学校讲台至今,谢应光辗转于大源乡洋源、增源、廖家地、长甲等建制村的主村学校或自然村单人校,已整整执教40个年头了。
扎根山村,40年来,一心扑在教学上的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生们身上。
 他风趣地说:“我是学生的老师,‘热爱’,是我的教师。”
   

    “爱”字当头,“责”字为重。谢应光老师他热爱教育,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中。他热爱教师职业,爱校如家,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他辅导学生的时间超过了陪伴亲人的时间。他用自己的爱心塑造了一位教师美好的心灵。
谢应光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载,几十年来他深深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中取得了锻炼、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正是他扎实工作,严以律己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的赞赏、家长的好评。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的问题刚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跃跃欲试:“红红的。”“火热火热的……”
   

    在将乐大源乡长甲小学一间只有9位学生的教室里,没有先进的电教设备,甚至连挂图都没有,然而谢应光老师对课文《四个太阳》形象生动的讲解,调动着每一位孩子的注意力……
    

    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是他当好教师的第一要务。要教好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只有了解学生、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特别是他现在任教的长甲小学的学生均是来自廖家地、洋源等偏僻山村的孩子,,父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也多,因而思想波动较大。他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位同学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环境,而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例如刑新伦同学,小学思想品质较差、淘气贪玩、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损坏公物等。他通过摸底、谈心、家访,了解到这位同学好动,爱好体育,脑袋灵活。于是抓住优点,多渠道、多形式有机的结合,对其进行教育。这位学生目前已是本科院校一名守纪、勤学、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的好学生。类似这样的学困生,通过他的有效教育,均得到较大转变。

    一心扑在教学上的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以至于连职称申报这样的事情都给予忘记:2000年前后,他无意中翻看局里的材料,发现原本早该享受小学一级教师工资待遇的谢应光,还在拿二级教师职称的工资,他连忙打电话过问此事。“是我几次都忘了填写材料呀,还好在领导的关心下,当年一鼓作气完成了这些事情。”谢应光说。

    也许谢应光老师说不出豪情壮语,可是,他深知,他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总是自己。
多年来,谢应光教的孩子考上大学本科的就有30多个。这些孩子回家时总是说:“谢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是我们的护送天使,因为有了谢老师,我们才享受到了最温馨的山村教育。”

二、老谢也是孩子们的保姆
  

    凡是谢老师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和他共事过的同事,如出一辙的评价便是:爱生如子!
   

    长甲村距离大源乡所在地14.8公里,离将乐县城52公里,全村不到500人,。10年前,当地教育部门实施撤点并校时,考虑到长甲村位于洋源和廖家地两个建制村的中心地段,所以将教学点设在长甲,取消了另两个村的教学点。
   

    近年来,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一同带走了,村里的生源不多。只办一年级一个班的长甲小学,目前有9个学生,其中3个是长甲村人,另6个来自廖家地村。廖家地村距长甲村2.6公里。谢应光老师是廖家地人,每天上下学,他说就“顺便”照顾一下这6个孩子,谢老师的“顺便”并非他所描述那么轻松。廖家地距长甲2.6公里。孩子中午在长甲吃的午饭,帮孩子提东西,陪同孩子一同上下学,煮开水、热饭菜……教学之余,谢应光成了廖家地村6位平均年龄不到7周岁的孩子的生活保姆。哪位孩子饭量少了,带来的菜合不合口味,他都要一一过问。由于小朋友带的都是炒菜,他就自费买来紫菜、蛋,或是榨菜等,变换着花样给孩子们煮汤。遇到小朋友口味不好,他就给孩子开“小灶”煮面条。廖家地小女孩邢雅婷的父亲邢求良说:“谢老师每天早晨6点起床,吃完早饭后逐个到我们家里把孩子领走。孩子从家里带到  学校吃的午饭,都由他一个人提。”
   

    “村里的乡亲农事繁忙,我是廖家地人,这6个孩子就和我一同上下学啦,顺便照顾一下这6个孩子是很自然的事情。”谢应光话语轻松。
    

    “辛苦谈不上。要说麻烦嘛,午饭后那两个多小时,需要多留点神。”谢老师说。
 

    长甲村小学门前有条小溪,村周围枣树、桃树到处都是,为了防止淘气可爱的6位小朋友中午出去爬树、戏水,他从不午休,一直陪在孩子们身边。

    “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非谢老师莫属!”增源村年过古稀的老党员熊世坚竖着拇指说。
    

    任教40年,谢应光老师走到哪,廖家地村的家长就让孩子跟他到哪。接送学生的足迹,踏遍他工作过的每个村落。

    “和孩子们一同上学、放学,有伴,也有个照应。”谢老师轻描淡写地笑着说。

      谢应光老师单调而又充实的一天。

    -----早晨6点谢老师起床;
——早晨7点,谢老师就在廖家地村一家一家领走那6名孩子,陡步走2.6公里路到长甲;
——8点准时上课;11点半下课为孩子们热饭、煮菜、洗碗筷;
——午间陪同孩子玩耍或面批孩子们的作业;
——下午2点上课,4点半放学,帮孩子收拾好东西后,陪同孩子们回家;
——晚上写教案、备课。

    热爱、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该同志工作硬招。 “要教好学生,当好一位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从小事做起,只有对学生的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对能对头、效果才能最佳。”是他得切身感悟。长期以来,他对学生思想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交谈、相互倾述。尤其对那些失去父母、留守学生和残疾学生,更是关怀备至。询问其生活等情况,注意从多方面给予温暖关怀及尊重。经常拿钱给他们资助生活和为生病的孩子买药;将生病学生送到医院看病拿药,甚至有的住院,父母亲不在身边,他就像父母亲那样守护着他们,给予安慰、鼓励。如在本学期一名叫刑婷婷的女生因患急性肠炎,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年纪已高,行动不便。他一直在医院陪着输液至晚上两点多钟,像孩子的爷爷那样端水喂药、喊医换药、出钱拿药。开始医生护士和其他病人认为是学生的爷爷,后来知道是老师就说:“这样的老师真好,与孩子爷爷没两样。”
 

    现在泉州打工的邢建,是廖家地村人,因为小儿麻痹症,走路残疾,家长封建思想落后,认为“路都走不好,再会读书也没有用,不如不读。”谢应光老师为此很着急,接连几天到邢建家做思想动员工作。终于,其家长同意让孩子上学了,但他向时任廖家地小学校长的谢应光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孩子残疾,学费要给予减免;二是,孩子上下学不方便,农忙时节没有时间接送,要老师帮忙。谢老师二话没说,全答应了。
“小邢同学在廖家地读那几年书,天天是谢老师背着来背着去呀。”现为大源中心校生管老师的方绍松,深情地讲述着1999年前后3年和谢应光老师共事的日子。

三、老谢还是村民心中的“好人”

    2010年6月18日上午9:00,接到紧急通知,学生马上疏散。可当时正下着倾盆大雨,山洪、泥石流暴发,在这危情时刻,因学校处在相对最安全的位置,谢应光老师毅然决定,让所有学生留在学校(9名学生中有6位是廖家地村的,处在学校的下游,所有民房已全部浸水)。自此,56岁的他照顾着困在山上的9个孩子,他24小时不间断地看护着这6位学生。同时死死盯着2公里外——老伴和刚满周岁的孙子都在那。此时,路塌桥断,手机电话没有信号,和外界的任何联系方式都中断了,无法和家里以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家人生死不明。他彻夜未眠,抽掉了5包烟……可他仍然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守护着孩子……。

    第二天下午终于有人报信:房子没了,但家人没事。老谢蹲坐在泥地上,老泪纵横……
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将重灾区廖家地的受灾群众200多人安置到长甲村,他不顾自家遭受重灾后的沉重的心情,毅然为政府分忧,竭尽所能,主动要求负责17名受灾群众的安置,将自家带来仅有的不多的米菜,全部拿出来,帮助他们渡过最艰难的时刻。同时开导这17名受灾群众:留着青山,不怕没柴烧,人平安最为重要,房子和财产慢慢会有,政府会尽最快大努力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要有信心,相信政府,相信人定胜天……
很多人说老谢“伟大”。村里人说,那是“奖状”上的词。“老谢,就是一好人!”这几乎成了老谢的招牌。

    “人总是要面子的。”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老谢最开心的日子是过年,在外地工作、读书的学生回来,都会请他去家里吃饭。甚至村民家里杀猪,都会记得给谢老师留一块最好的上排。
2010年4月上旬,长甲小学建于早年的教学楼出现裂缝,县里给予及时拆除,规划重建。谢应光把临时教学场所选在离校不到50米远的一个农家。“这座房子比较坚固,而且学校宽敞的操场可以利用,孩子们对这里的环境也比较熟悉。”
   

    重建校舍,谢应光每有闲暇就要去工地看看。“这里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摇篮,是大山的希望呀!”他说。

    2010年8月,老谢终于去了乡小学,因为洪水把长甲小学冲垮了。领导觉得老谢照顾学生生活有一套,就安排他做学校的生管老师,成了270名寄宿生名副其实的“保姆”:数蛋、烧开水、早晚点名、查夜……在这个岗位上,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2011年3月28日,由海峡都市报社主办的2010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评选名单揭晓,本次“感动福建”评选活动在市民推选的基础上,确定15名候选人,经过2个多月的短信投票,综合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投票及往届感动人物和草根网站代表投票产生。将乐县大源中心校40年来扎根山村教师谢应光光荣当选2010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