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巴特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只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用一颗父母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任何孩子都会拥有最鲜活的生命。14年来,她始终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她就是这些孩子共同的妈妈,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冷暖凉热:开学时,要求学生带椅垫,别坐冷板凳;放学了,叮嘱他们早点回家,过马路注意安全……当学生有困难时,她更是尽心尽力地关心,抹去孩子心灵的阴影。2006年的教师节,当已经毕业的学生们把请人用宣纸写的五米长的横幅“师爱永存”呈现在她面前时,她用手摩挲着条幅,摩挲着上面每个孩子的名字。“送人鲜花,余香在手”,当我们用无私的爱哺育孩子之后,他们回报给我们的,一定是最真挚的感情。

献身海岛教育,谱写无悔青春

    1995年吕鲁彦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毅然放弃了留在大连市内工作的机会,踏上了海岛的教育征程,呕心沥血,勤奋工作。课堂上一缕缕师生情结,生活上一幕幕母子关爱,学生与她结下了深厚感情。七年前,她得了糖尿病,但是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有好几次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发住院。曾有人多次问她:你不后悔吗?她总是微微一笑。就这样一干就是14年,她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海岛的教育事业。

    她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明天、希望,少年儿童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她为了完成自己的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阅读相关刊物资料,平时注意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她刻苦钻研课堂教学,广泛地阅读教学杂志、教学专著,写下了厚厚的学习笔记。一篇篇凝聚着心血的案例、随笔、论文不断发表。2004年12月,在大连市首届教育教学论文、教案、案例征集活动中,《人人都应该懂得“道路语言”》被评为教案类二等奖。《春天在哪里》被评为案例类二等奖。《36封信》发表在《长海教育》期刊中。在2005年5月所撰写的论文《一次难忘的家长会》在第一届大连市家庭教育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三等优秀论文。2009年3月,被评为长海县“校本研修自主学习先进个人”。

    课堂中,优化教育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外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坚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多年来,她的教学成绩优异,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县各级公开课、示范课,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也名列年级前茅,一个个“差班”在她的手里成为优秀的班级。

用父母之心温暖孩子的心灵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

    吕鲁彦总是说:“只要捧着一颗爱心,任何复杂的工作都会变得简单。”是的,她就是这样,深爱着教育事业,深爱着她的学生,学生成了她亲密无间的朋友。给贫困的孩子买学习用品、送他们衣服,义务为学生补习,关注孩子的心理,帮他们排忧解难……她给予学生的太多、太多。

    几年前的一个中午,她发现班级里一个叫魏文锋的学生,拿着馒头蘸着辣酱当午饭时,便把自己的午饭给了他。当吕鲁彦打探他的情况时,学生流着眼泪讲述了家里的情况:父母离异后,他与15岁的姐姐相依为命,每天下午放学,和姐姐到批发市场批发一些啤酒、饮料,背着翻过一座大山,走十几里路,去卖给他家附近或者更远的打工的人,挣一点可怜的钱来维持生活……她及时把学生的情况报告给学校,学校号召全校的师生捐款、捐物,她自己也找了一些衣服给魏文锋的姐姐,还定时的给他送些鱼干,咸菜,缓解了孩子的困难。有一次,连着下了几天的大雪,她掏出200元钱来让孩子捎回家,孩子流泪接受了。后来,收到他姐姐捎来的小纸条:“老师,在您没有给我们钱的时候,我们已经两天没正经吃饭了,俺以后会报答您!谢谢!”从那以后,她每月都从工资中拿出一些钱来帮助姐俩。他的不负责任的父亲甚至说:俺的孩子不用愁,有她老师呢?她听说后,越发的体会到孩子亲情的缺失,下班后,吕鲁彦让丈夫骑车带着翻山越岭去找学生的父亲谈心。第一次他很冷漠,第二次再谈,他有所触动,第三次、第四次……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奔波在那十几里山路上,终于打动了他的心,他担起了父亲的责任,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而今,这个孩子已经长大,远离海岛,但浓浓的师生情却把她们紧密相连。

    多少年来,她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从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爱中吸取精神的营养,从爱中得到满足的教育。 

    岛上山高路陡,给教师家访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了解、帮助学生,她常冒着严寒酷暑,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学生家里家访。当学生家长看到风尘仆仆的老师时,感动得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放。她们所说的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吕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内心对学生真挚的爱,走遍了海岛的每个角落,走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

    因为她是用爱来教育学生,所以在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所任班级多次被评为“长海县优秀班级”; 2005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班主任”; 2006年1月20日被评为“长海县优秀班主任”;2006年9月10日被评为“长海县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市、县级的“红旗中队”。在2007年11月被评为《大连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用朋友之情陪伴学生成长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首先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

    走入教师队伍后,吕老师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06年教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吕老师不了解,甚至有些抵触,想表示亲近又有些担心。于是,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精心写了36封短信,并在每封信上都画了一颗鲜红的心,发给了孩子们。当学生拆开别致的小信封,读着老师的信,充满了爱的话语使他们稚嫩单纯的心灵无比感动,从信中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期望与爱心。她建议班级设一个信箱,大家可以用纸条短信的来诉说心中的烦恼、快乐与困惑。每天,她都会打开信箱,去感受孩子们的心情,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

    有一次,看到这样一张纸条:“老师,我爸妈要离婚了。您帮帮我。”吕老师急忙找到他问明情况,答应帮他的忙。为了学生,硬着头皮来到他家,向他母亲了解情况。原来他们夫妻之间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丈夫脾气暴躁点,懒点,所以经常发生矛盾。为了找到共同语言,她甚至不惜撒谎说我老公也很懒,很暴躁,但是总能想点妙计制服他。学生的母亲马上问我怎么做?毕竟他们夫妻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矛盾,学生的妈妈终于被我说服了。就这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与孩子们的距离拉近了,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座信任的桥梁。

用无私奉献让平凡生命闪光

    吕老师患糖尿病已经7年,但一直坚持在班主任的岗位上。07年一次因过度劳累导致病发住院,医生要求输液,吸氧半个月。当时学校教师紧,“如果就这样在医院躺着,班级的学生会落下很多课程,孩子们该怎么办呢?”躺在医院的她心急如焚。第三天,终于忍不住请求医生白天上课,下班后再来输液,同时还要对嗓子做一个小时的雾化,强忍着浓烈的药味和反胃,然后再吸两个小时的氧气。每天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 家人和朋友知道后都非常生气,认为她太不珍惜自己的身体。有一次,疲惫的一边吸氧一边睡了过去,手里还拿着第二天上课用的教案。丈夫看到后,又是心疼又是生气的大声责备:“你不要命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14年来,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级”、“三好班级”;所撰写的论文也被市、县级刊物发表;所执教的课堂教学数次被评为市级和县级优秀课;多年前被评为“县骨干教师”。

    她说,其实立足于平凡的岗位上,很多事情即使不被提起,却已经铭刻在心中,就象那个爱的方向,早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那就是用生命照亮学生前行的路,那就是仁爱之师的大爱无疆。
 

本报特约记者  吴琳

责任编辑:鞠战鹏

热词:

  • 乡村教师
  • 教师
  • 老师
  • 吕鲁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