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崔荣德,苗族诗人,从事山区中小学教育24年,曾尝试“龙门阵语言教学”,参与编写中学生课外读物《初中作文教程》,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征文大赛30人次获奖,发表诗作300余件,获全国大型诗歌征文奖13次,系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创作员,个人传略收录于《语文教坛明星》《中国文艺家辞典》《中国人才辞典》。2007年代转公,现任教于酉阳县后坪乡聚宝村小学。

放弃高薪  甘守清贫  惨遭家庭巨变

做一名教师是崔荣德儿时的梦想。1986年高考失意的他并没有一蹶不振,19879月,他与另外两名回乡青年创办了小河私立中学,实现了他教书的愿望。

在教学工作中,崔老师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1991年,他深受魏书生、于漪等特级教师启发和影响,尝试 “龙门阵语言教学”后,整理成论文发表在酉阳报上,全国知名报刊《中学语文》《学习报》等相继作了相关报道,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社还把他的教学成果收入在《语文教坛明星》。

1993年暑假,因其显著的教学成果,再加上文学创作中几次征文大奖,广东私立华联大学破格高薪聘请崔老师为学校图书管理员,于此同时,家乡小岗乡中也有意聘请他为代课教师,是继续留在广东,还是回乡代课,这一夜,崔老师彻夜难眠: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再一次在他脑海一幕幕闪现。

崔老师毅然领着极不情愿回家的妻子回到酉阳,又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妻子强烈不满;“月薪1200元你放弃不要,硬要回来死守这120元,傻不过你……离婚!”第二天,妻子借故与兄弟发生家庭矛盾,扔下两岁的女儿远走他乡。

崔老师曾在一首诗中写到“教堂里八点半的钟声响起”,“服服帖贴的孩子们”让这位“身上挤不出半点油渍”的“蜗牛”,“接受虔诚的朝拜”。显然,他虽是一位穷当当的代课教师,但还是受人敬重的,许多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不但书教得好,而且诗也写得不错。

痛并坚持  生死不离  谱写爱的乐章

妻子的离开,家庭的破碎,代课的清贫,崔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相反这更坚定了他热爱山区教育的信心,促使他继续走向三尺讲台,默默的坚守他最初的选择。

代课的日子,每月120元,有时都不能到位,在小岗乡中,他又当班主任,又要执教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命运始终对他不公平,1994年崔老师的经济陷入了最困难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报名参加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录取。那时,他又要交学费,又要买自学参考书,还得抚养年幼的女儿,照顾年老的父母。

新世纪之初,经人介绍,崔老师与陈华珍喜结连理。然而,正当他迎来人生第二春,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之时,又遭不测。20017月,妻子生下小女孩后,高位瘫痪。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崔老师把妻子接到自己身边,端屎接尿,穿衣喂饭,梳漱擦洗,无微不至的照料妻子到最后。今年,崔老师又将自己80多岁的双亲背到聚盆由自己照顾,自己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来撑起这个10口之家。

2007年,也许是上苍为了倾注辛勤执着的人,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之后,崔老师在全县代转公考试中,终于结束了长达了22年的代课生涯,被县教委分配到后坪乡聚宝小学。

 

忠于职守  扎根山区  做人民满意教师

崔荣德老师自从走上教育岗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山区教育奉献自己的一身,不论是在哪所学校,不管环境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繁重,他都毫不怨言,认真踏实工作,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安排,注重师德修养,遵纪守法,为学生起到了表率作用。

19955月,崔老师在小岗乡中任初二班主任,那时,班上有个姓冉的学生在家生病,已经两天没有上课了,崔老师与校长商量决定亲自前往学生家里探望。路途中要翻越一座名叫五指山海拔1500米的高山大盖,因路远不太熟悉,他们走进了一片茂密深林,迷路了,此时,天上大雨倾盆,雷电交加,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的衣服全湿透了,钻荆棘、攀悬崖,崔老师的手脚都划破了,鲜血直流,凌晨三点才返回学校。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崔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红土地校园文学社,后来,这个文学社发展会员250人,一些外省的学生也参加了,1989年,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社等全国十家报刊联合举办的首届“华夏杯”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崔老师辅导学生陈小莲创作的《我心爱的书包》,经著名作家碧野、秦牧等组成的评委会审阅,获渝东南唯一的一个优秀奖,他自己由此获得辅导教师奖。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深深的爱上了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并愿意为祖国的山区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同时,崔老师是一位诗人,在曲折的人生中,他正用生命书写这首沉重的诗篇,或许正因为这种诗意执着,才让他在重重磨难的生命历程中坚定山区教育信念,奋起抗争,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