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的就是要用心灵赢得心灵。”这是西宁市湟中县海子沟乡中心学校青年教师王海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王海红今年30岁,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耕耘在教师这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在记者采访她时,她总是一脸如花的笑容,明亮的眸子,弯弯的眉毛,温婉的目光,她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和蔼可亲。问她缘何走上三尺讲台时,她微笑着说:“喜欢呗!”语气里充满了可爱和轻盈。
  

    是的,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付出;因为喜欢,她一直默默地在山村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喜欢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孩子们讲外面的世界,讲未来的人生。所以她说,她会用一生去爱去经营这天底下最光荣最美的事业——教师。
  

    四年前,王海红老师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跨进了湟中县海子沟乡中心学校的大门。她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所以,她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创新写教学课件。几年来,良好的师德,过硬的教学水平使她很快赢得了同行及学生的赞誉。
  

    自从她参加教育工作的那天起,她就无怨无悔,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事业上,以她深藏于内心的热爱,为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着。她说,“成绩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四年多的时间里,她一直带初中的英语课,另外还附带其他年级的课程,还当过班主任。说来是一种奇迹,无论是好班还是坏班,也无论是多么混乱的班级多么淘气的学生,但一到她的手里,不出一个学期,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不听话的也听话了;班级学习风气格外的浓厚,集体主义情感十分浓郁。实际这不是一种奇迹,这饱含着王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饱含着对于学生的一片责任心。
  

    在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发挥女同志细腻、和蔼、可亲的优势,与学生交朋友、谈理想,使他们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对问题学生,她不歧视、不放弃、千方百计做好转化工作。在她当班主任时,她班一名同学曾厌学,后来辍学。而王老师主动到学生家多次去与学生谈心,做耐心的工作,这名学生终于被老师的做法感动,回到学校,该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不上学就对不起老师”。
  

    2011年夏天,王老师了解到班里的一名学生家境很贫困,就给那位学生买了学习用品,让她好好学习,长大后走出贫穷的山村。
  

    “王老师在学校里是一名人缘很好的老师,她不仅课上的好,更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孔老师说。在学校里,王老师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到办公室打扫卫生,烧好水,再到教室查看学生学习情况。
  

    “既然把老师比喻成蜡烛,那么我就会像蜡烛一样去感化我的学生,使他们成材。”王海红说。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王老师多次获奖,2008年获得“湟中县教学能手一等奖,2008年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优秀辅导奖,2008年获得“第十六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青海赛区”优秀组织奖,2009年获得“青海省首届青少年写作书画大赛”优秀指导奖, 2010年获得“海子沟乡教学能手”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尺讲台承载了多少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是的彩虹,流下的是心血和汗水。四多年来扎根农村,多少个不眠夜晚,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的酸甜苦辣,虽然心力交瘁,但爱心永恒,无怨无悔,因为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使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成材!